学生工作
第二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第二课堂 >> 正文
    抗疫阅读散文人生
    2020-05-07 15:29 作者:外语系王秋华 编辑:wyx    (点击: )

    春天,风轻轻,云淡淡,弄了诗意,一枝嫣红醉流年。尽管一场疫情阻挡了我们出门的脚步,也使教学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却使我们回归到了最简单的生活,读书学习,让自己不断的进步,并思考和寻找危机中的机遇所在。微笑的接受眼前的一切,充满阳光的过好每一天。

    俗话说:“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在这个春天里,和学生课上一起感受英美散文的美轮美奂,课下一起读书谈心……所有与学生有关的画面都定格在记忆深处,是如此清晰又温暖。常言道,美好的师生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陪伴,一种是呼应。所谓听懂,不一定是懂得对方对你讲什么,而是懂对方为什么要对你讲。陪伴学生阅读,学生也能懂老师的心,这种感觉无比美好。我因着学生的快乐、纯真而又一次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蜕变,心中充满了感性的柔软,对人对事心态更加平和,也希望自己能一直引导学生用美与善的眼睛去看世界。

    这学期我所教授的是《英美散文选读》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给学生讲了散文的定义,英美散文的发展历史及流派,并分别选取两位英国和美国作家的作品作为重点教学选读材料。英国散文选取了Francis Bacon《培根论说文集》中的《论读书》、《论爱情》两篇散文,Charles Lamb《伊利亚随笔选》中的《梦中的孩子》、《古瓷器》作为赏析语篇;美国散文选取了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Helen Keller的Three Days To See这两本短小精致的散文集作为阅读内容。

    刚开课的第一周,由于各方面条件等限制,我只能用为同学们寻找资源,微信群发放教学资料,如选读语篇电子版、作家背景介绍、教学PPT、相关教学音视频等内容开展线上教学,但学生的反响并不是很好。尽管那些音视频资源都是名师教学,授课也非常精彩,但同学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老师给他们亲自上课,一是有亲切感,二是直播教学能更好地实时互动。当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后,我就马上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准备直播教学。不仅向其他老师借鉴经验,如学习如何更好地直播上课,如何录课,如何在学习通上发教学资料、讨论互动等,也跟同学们一起微信讨论上课内容等,同学们的反响很好,最后顺利完成了所有的线上教学任务。这个过程从刚开始的一片初心不被理解,到后来节节课同学们的感动,最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最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次线上授课结束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与点赞,我当时看了不禁泪目。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只有努力付出过,深深体会过这种不容易,才能明白这得之不易的幸福。

    这学期的在线教学使我掌握了很多新技能,如一气呵成的录课,对着空气幻想着前面是学生的激情直播授课,利用学习通、学习强国等平台找到很多很好的国内外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能在腾讯会议上教授学生如何欣赏英美散文,课下在学习通、微信群里和学生实时分享读书感想,真好。在课上,我不仅与学生们聊每个作家的成长经历及特点、每篇散文的写作风格及修辞手法,还会由书中的内容聊到人生。我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会,带学生们走进散文的优美世界。学生们也是被此触动了吧。他们很喜欢这种亲切的读美文、聊人生的上课交流模式,也很自觉地爱上了英美散文阅读。不仅是课堂上积极互动,与我讨论作品内容,谈自己的见解,而且每次下课都有好多同学私加我微信,聊读书感受、谈人生、谈理想。也有聊他们目前遇到的困惑,如感情,如考研,如何选择院校及专业等。

    学习通上同学们的课下讨论也很棒。每天临睡前迷上看学生们在学习通上的留言讨论。学生们的感触太好了,每一首留言都像一篇佳作,文笔好美,每每读完忍不住为学生们点赞。学生们很有自己的见解,能通过散文的阅读联想到他们自己的人生,懂得以后应更努力、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始终相信“better education, better life”。散文这门课是我第一次开课,也没有可向前辈老师借鉴的资源,都是自己摸索教学,后续肯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清楚作业难易及要求是否过高。不过,同学们交回的作业都很不错。我给学生留了两次赏析作业,学生们可以就某篇散文谈感想,也可具体到某段落的分析,或摘录一些特别有体会的语句阐述观点,或从文体学的角度(如修辞手法、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分析。学生们的作业写得都很不错,都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好多同学在我讲完课以后有新的体会就会又发来一篇读书体会,或把作业重新修改补充进新的思考分析内容。有的学生连我不要求写的散文赏析作业他们有体会也写了,还写得很好,如好多同学写了《梦中的孩子》的分析。八周的散文教学时间总是如此短暂。在线上课时先引导学生们读书,复课后打算来个读书分享会,面对面听听同学们的读书感受,听听他们的散文人生。

    分析Francis Bacon的《论读书》时,我告诉学生人生像一个围棋盘,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就相当于棋盘上点的棋子很少,那就不成势,随时可能被对手吃掉。人找书不容易,但是书找书就简单多了。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书会带着你去读书。当书读的足够多了,棋盘上的棋子就能连在一起,就成势了,人生就成势了。赏析《论爱情》时教导学生要更理性地对待爱情,特别是校园恋爱,不能因此而影响了学习。

    当赏析Charles Lamb的《梦中的孩子》时,我与学生们一起体会了书中亲情的美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学《古瓷器》懂得了不该在变得富有以后摒弃之前的美好,就如以前把瓷茶杯视为老朋友一样情深意挚,而今却厌恶它。

    感触最深的是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教《瓦尔登湖》时,我因家中有老人生病,生活乱如麻,急需心灵的一处安宁,而《瓦尔登湖》就是这一剂良药。这真是一本治愈系好书。书中很多经典语句,每读一次都忍不住摘录。我大学时也读过此书,但那时却没有这么多的感同身受。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静,是读这本《瓦尔登湖》最恰切的心境。特别是在黄昏以后,当你的心情渐渐地远离尘嚣和繁忙,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品读此书,会颇有一番风味,那些白天读起来晦涩难懂的语言闪烁出珍珠般的光彩,到了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再翻三两页,读七八段,一股清凉的湖水便汇入心间,将心境涤荡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今年已三十多岁的我,既不幼稚,也不成熟,经常困惑于自己的生活现状。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正在迫切地寻找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也许是一种指引,也许是一种轨迹,又或者是一种信仰。当梭罗带着那把借来的斧子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在那里修建了小木屋,度过2年时光之后,他带着感悟“堆砌起了众多的单词”,于是便有了《瓦尔登湖》……

    在这段时间里,我陪着学生一起读书,每日读到优美语句,就会摘抄一些,分享给学生们,如能真领着学生们读几页书,也是心安。学生们每日困于家中,忙于网课,躁动不安,此书能使学生们从网课的烦闷中暂时解脱出来,安静地思考人生。如《瓦尔登湖》书中《阅读》这章告诉我们,假定一个人刚刚读完了一部也许是最好的英文书,你想他可以跟多少人谈论这部书呢?他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交谈的人,就只能沉默。一位教授如果掌握了语言的难点,就能把握住一个希腊诗人的深奥的才智与诗情,并传授给那些灵敏的、有英雄气质的读者;可是这样的人在我们大学里几乎没有。我们读的只不过是一些教课书。于是,我们的阅读,我们的交谈和我们的思想,全都在一个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

    又如《生活的感悟》一章告诉我们,人们并没有因为得到了房屋而变得富有,倒是更穷了,因为房屋奴役了他。你抱怨世事艰难,因为你买不起一顶皇冠!

    最后如《结束语》一章告诉我们,淡定心安,生活处处皆欢愉。

    有同学看完此书后,在学习通上留言感慨:“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这是一种极简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现代人所忽略的。正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同学说:“在大一下学期就看过这本书,看得是英文版的,结果当时心不够静只看完经济篇就放弃了。很感谢老师把鉴赏《瓦尔登湖》当成一次作业,正因为这样,我买了本《瓦尔登湖》的中文版,再次翻开了这本曾经看不下去的书。这次看首先还是看得第一部分,不同的是,看完后我仍然想看后面的内容。”

    此同学对“我自己的忙碌,本身就是报偿”这一句话印象尤为深刻。未来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诱惑,她希望可以做到Less interests. More interest.

    再如有同学说到:“在乡村读这本书,给我更多更深的感触,眼前有自家种的庄稼和一些树,耳边回荡着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很容易沉醉在这样的生活中,我非常愿意徜徉在这种安静的文字里,在文字中寻找原始的、宁静而悠远的景致。而《瓦尔登湖》,在文字间穿透的,正是如水般温柔的恬淡。把恬淡带给读者,弥补我们的寂寞。”

    真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能如此用心地去读书,真的令我很欣慰。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在跟学生讨论美国女作家Helen Keller的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曾问:“When you look, can you see? When you listen, can you hear?” 就如你看见蒙娜丽莎的微笑了,可是她真的快乐吗?Helen Keller对假如她能见到光明的三天中每一天的安排都很有意义。第一天,她先去看自己的朋友们,伙伴们(狗狗们),房间陈设,森林自然,灯光;然后去看旭日冉冉东升,人类历史,艺术之城,观赏动人的戏剧,体会美好的历史人物;最后她又看了黎明,去了帝国大厦,街角,第五大道,观察人们各色的衣服、各种生活,还想去看戏剧。最后对自己的三天进行了总结,她的深刻感受,对世界美好的渴求,无一不感染着我们。我希望以后的我们,可以在繁忙时不忘停驻,看一看旭日升起,夕阳西下,繁花似锦,可以看一看每一个街角的商店,每一个商店窗台的物品陈列等等,这都是最美的景物,我们要好好的利用我们的眼睛,因为它也是我们心灵的一个窗户,眼睛可以让我们看到,每个人的心灵,眼睛里有甜甜的,阳光的故事。所以珍惜我们每一个瞬间,可能柳树已发了芽,栀子花也已经含苞待放,世界正在充满阳光。

    就如学生在学习通里的讨论留言所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时候她就读过,但是在这次重读之前它留给她的印象一直都是:海伦凯勒好可怜,也很坚强,要是她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可能都没办法活下去吧诸如此类的想法。这次重读,了解到了一些背景知识,尤其是看到电影《海伦凯勒》第八集,让她不禁泪目。海伦凯勒能够快乐的成长得益于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她对海伦凯勒这一生的影响无法估量。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身体康健,但光是生活的困难还时常要把我们压垮,这属实不应该。还有学生说:“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最后一天该多好呀,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也有学生感叹:“只有听不到声音的人才珍惜倾听的机会,也只有看不见阳光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光明的可贵。但是,那些可以听得到、看得见的正常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天赋感官。”

    并有学生用此故事激励她的考研生活:“这个故事也就让我想到考研,或许我们当中一些人在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就业难,但我们是否反省过自己曾经拼搏过吗,全力以赴过吗,所以在我们即将迎来的考研当中,我们应该要全力以赴,即便基础差,但是没有关系,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时间,别人两个小时,我们花三小时,海伦即便成为残疾人,但是她依旧取得了不朽的成就,而我们四肢健全,更应该成就更完美的自己,所以当我们下次再说命该如此,我注定考不上的时候,先学着全力以赴,拼搏过后,再说命运的事情。 ”

    所以在《英美散文选读》里,学生们学到的不只是语言本身,更多的是对文化和人生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坐井观天。我们没有行万里路的本事,就要有读万卷书的耐心和探索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与多维度的思考。

    疫情盛,宅无聊,依窗赏散文;晴光暖,柳情绕,送尽瘟神吟诗欢笑。始终相信“Winter will eventually pass, and spring is sure to come.”

    最后,愿我们都有知识组成的铠甲,愿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不负春光不负卿,学生们未来都能独立自信坚强成长。

    愿英美散文能陪伴你们走过未来很长很长的路……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系部地址:吕梁学院外语楼二层204室

办公电话:0358-3389083

电子邮箱:wyx@llu.edu.cn

官方媒体
  • 微信公众号
  • 网站二维码